恰似一块沱江石

发布时间:2025-10-09 09:00:10 甘肃省陇南中裕环保有限公司

眼前这块石头长62厘米,两头略尖,形近椭圆,最宽处22厘米,最高处38厘米,质地坚硬,颜色是很不起眼的黑褐色。石头面上刻着两个字和一串数字:“兆东,1985—2025”。字迹用红漆一笔一画描过,在周围白菊映衬下,显得庄重、醒目。

这块普通的石头,代表着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凡业绩的人,他的名字叫晋兆东。

1985年12月,晋兆东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一户村民家中。从乡镇干起,一步一个脚印,2019年,晋兆东调入简阳市纪委监委,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2023年,晋兆东交流提拔到金堂县纪委监委,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他以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带头惩治“蝇贪蚁腐”,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展现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过硬作风。

2025年4月17日,坚守在基层反腐一线的晋兆东突发脑动脉瘤破裂,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他的猝然离去,令金堂县干部群众无比伤痛。消息传回家乡简阳,曾与他并肩作战过的同事们在他生长的沱江边,寻到了这块被流水磨圆的江石,命名为“兆东石”,安放在单位一处绿地旁,既是纪念,也是激励——甘为基石者,自有后来人。他未竟的事业,将由更多人接力前行。

39年是晋兆东生命的长度,但不是他人生的宽度。以平凡书写不凡,追寻他的足迹,我们读懂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如磐石般忠诚、干净、担当的一生。

石之韧

——不惧风雨、愈久弥坚,他把共产党人的忠诚写在平凡岗位上

晋兆东25岁参加工作,十余年来在多个岗位历练。有人说,他爱管“闲事”、会管“闲事”、能管“闲事”;有人说,他走一步、想三步,始终绷着一根弦,时时放心不下;还有人说,他沉着稳重,是大家伙儿的定心丸。所有人都提到这样一点——他极度负责、极其认真、极有担当。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细数来时路,晋兆东一直是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干部,每一份工作他都努力做到极致。

晋兆东曾在原简阳市灵仙乡(现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街道)负责财务工作。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说:“兆东来了后,乡里财务工作上了大台阶,他做的账尤其规范整齐,从没出过错,一眼就能认出来。”

在他负责乡里党建纪检工作时,前来督导检查的上级部门同志称赞:“走了这么多地方,数你们的纪检工作最扎实。”

担任原灵仙乡白马庙村(现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村支书时,他引进的水蜜桃产业成为全村支柱产业。10年间,村民年均收入从5000元增长至25000元。

在简阳市委巡察组工作期间,他主导制定的谈心谈话、临时党支部组建、干部监督等日常管理制度,以及总结归纳的“3135”巡察工作法等沿用至今。

……

2019年,晋兆东任简阳市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可他始终坚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准则。他分办的来文好操作、易执行,流转效率高,推动工作效果显著。以至于后来,一些兄弟单位专门来学习市纪委监委文件分办经验。

一名当时和他同一办公室、同样从乡镇走出来的干部说,自己刚调入该部门时,因为事务繁杂琐碎难以适应,一度陷入迷茫。晋兆东察觉后,主动找他谈心,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把小事做到极致,就能干成大事”“办公室也是业务部门,要熟悉纪检监察业务才能把这工作干好”。在晋兆东帮助下,他沉下心钻研业务,几年后也成长为行家里手。

“他是我工作的领路人,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回忆过去,这名同事红了眼眶,“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像他那样出色,可他在那儿,我们就有方向,就知道该往哪儿努力。”

“他身上就是有这种力量,能把周围人拧成一股绳。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年轻人,做事多少都有他的影子。”一名晋兆东的老领导说,“兆东走了,但他的光正在更多人身上亮起来。”

晋兆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扉页是他一丝不苟誊写的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誓词写在纸上,也刻进了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一生践行了对党忠诚的承诺。

石之坚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温和的态度里藏着寸步不让的原则

2023年7月,按照组织安排,晋兆东离开工作多年的简阳,到金堂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分管案件审查调查工作。

晋兆东个子不高,约莫一米七,身材清瘦,常戴一副金边半框眼镜。他额头宽阔,圆脸上一对剑眉尤为醒目,乍一看是个“文弱书生”。可接触不久大家便发现,这位斯斯文文的副书记,实则敢啃“硬骨头”、能扛重担子,“有骨气得很”。

他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便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从办案“新手”到“能手”的蜕变。

一个又一个夜里,他反复学习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相关法规,直到能脱口而出、熟练运用。每一份审查调查报告,他都要逐字推敲、反复核对,遇到描述含糊的,便去翻看谈话笔录,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他办公室的灯总是熄得最晚,常常因为工作忙错过了食堂的开饭时间,饿了便就着瓶装水扒拉几口盒饭。很多同事对他最深刻的记忆,是俯身案头的身影。

晋兆东啃的第二块“硬骨头”,是一起在当地影响很大的案件。

金堂县卫健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文某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由来已久,但因证据不足难以推进。他二话不说接过这个“烫手山芋”,下大气力开展外围核查。2024年5月,文某被留置。自恃受贿行为隐蔽的文某拒不交代,审查调查工作一时间陷入僵局。

查办该案的一个个深夜里,晋兆东思绪难平。他揽过成沓的数据资料逐一分析,发现了一笔看似很不起眼的由涉案老板支付的装修款。顺着线索深挖细查,文某指示利益关联企业将医疗器械回扣转给装修公司的事情最终败露。“没想到这么小的细节都被你们发现了,我认。”在铁证面前,文某心理防线崩塌,逐一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

“回过头看,没有晋书记的坚持和敏锐,局面打不开。他总谦虚地说自己是‘新手’,可我们看,他的业务能力够硬!”

在同事眼里,比业务能力更硬的,是晋兆东的原则。他说话语调不高,语速较慢,态度一贯温和,但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从事审查调查工作,晋兆东始终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处置,有人来说情,他直言:“这个来说情,那个来说情,哪个为老百姓说情?”还有人威胁:“一点情面不讲,非要闹得鸡犬不宁?”他毫不退缩:“规定是硬杠杠,说什么都不顶用。”

因为不讲情面,风凉话晋兆东没少听,不善言辞的他从来不予理睬。这些轻飘飘的话,丝毫动摇不了他心底的坚定——“怕得罪人就别干纪检监察工作”。

石之实

——守得初心、躬身为民,他把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扎根泥土

“太不负责任,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国家的资金就是这样被他们浪费掉的!”“换成是他自己家的事,会建成这样吗!”2024年5月的一天,走访某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回来,一向沉稳内敛的晋兆东罕见地发了火。

2024年4月,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期间,四川省纪委监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重点整治项目。金堂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反映,“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滞后,工程质量有问题,严重影响插秧”。

晋兆东当即安排对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县属国企工作人员谈话。“老百姓不配合”“村民要求超出项目标准”……工作人员把工程延误原因一概归咎到老百姓头上,把自己择得干净。

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晋兆东直奔田间地头,隐去身份,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该公司工作随意、施工拖沓的实际情况,又到项目部查阅资料,发现了项目管理混乱、现场验收把关不严等问题。

最让他愤慨的是灌溉水渠的通水试验——长达四五百米的水渠一接上水,沿线多处渠墙都在漏水。施工方还牵强地解释道:“水渠沿线都要灌溉,漏一点不影响。”

晋兆东和同事连续数日深入核查,虽没发现贪腐问题,但作风问题也绝不容姑息。“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为了提高农田质量、粮食产量,增加老百姓收入。中央的好政策落实成这样,归根到底是干部责任心出了问题。”

顶住压力,他坚持权责对等,精准规范问责。“多个项目的多个环节都出了问题,一线工作人员固然有错,领导难道就没有失职吗?”最终,该县属企业管理人员被严肃问责。与此同时,项目整改工作迅速推进。

“办案是最好的监督。我们办案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晋兆东笃定地说。

今年初,他根据审计反馈问题线索,再次带队全面排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问题。问题查实后,坚持抓“关键少数”,对包括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县属企业负责人等十余名中层及以上干部追责问责。

4月17日下午,晋兆东向县委汇报了案件查办及问题整改情况,为这项工作画上阶段性句号。谁也没想到,他人生的句点,也停留在了这一天。这个始终对百姓怀有深厚感情的农民的儿子,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石之洁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从不曾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分毫私利

晋兆东去世后,妻子李莉琼从简阳家中赶到他在金堂租住的房间整理遗物。一个褪色的双肩包,一副磨花了镜片的眼镜、一部妻子用了多年又换给他的旧手机、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这几乎是他全部的私人物品。

“这件蓝绿拼接的羽绒服,是我2016年花了99块钱买给他的,穿了快10年了。”

“到了金堂,他学会了网购,买的东西更便宜了。一双鞋子89块,一条领带14块,还有一顶遮阳帽19块。”

“他不在意这些,总说衣服能穿就行,饭菜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莉琼擦干眼泪,环顾四周,细数生活的点滴。

出乎意料的是,整日忙于工作的晋兆东,在妻子眼里却是“完美”的丈夫和父亲——他从不参加应酬,只要周末不加班就一定会赶回家陪伴家人。他体贴入微,包揽了拖地扫地、收拾厨房、收衣服叠衣服等各种家务,还会假装抱怨“阳台怎么都是你们女生的长头发”。他陪女儿写作业从不玩手机,会做夸张的鬼脸逗女儿笑,也会在她生日时写长长的信……

“对了,他也有缺点。他抠门。”李莉琼笑中带泪。大家知道晋兆东家里困难,可直到他去世才知道原来这么难。他年迈的父母常年在外打零工,老家的房子只有红砖墙,连水泥都没刷。

有一年村里修路,占了晋兆东老家门口的地。路基低、门口高,进出不便。他父亲本想请村上修路时顺便铲点水泥,填个斜坡。晋兆东坚决不同意:“不能用村上的水泥,我们自己填。”

“以前我觉得他是太老实,太傻了。后来慢慢懂了,他是打心底热爱自己的工作,绝不会用手中的权力谋一点私利。”李莉琼说。

晋兆东去世5个多月了。这段时间,尹家祠村的水蜜桃迎来丰收,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他最牵挂的国企领域案子圆满办结,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274万余元。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埋头实干,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民生实事,越来越多的群众真切感受到清风正气就在身边。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一生致力于维护群众利益的晋兆东,群众不会忘记他。他的忠诚信仰,在每一个奋斗过的地方深深镌刻、熠熠生辉;他的干净品格,化作清风、涤荡人心;他的担当精神,激励着同行者无惧艰险、奋勇向前。(本报记者 徐菱骏 自四川成都报道)